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方案 > 正文 >

人才培养

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00501)  

一、学科简介  

金沙集团1862cc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建立并建设得较为完善的学科之一,学科于1985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点,2013年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长春中医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同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团队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内经选读》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内经学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成员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多年来,学科以《内经》理论体系为中心,围绕《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运用研究、《内经》理论体系本质特征的研究、《内经》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等研究方向,将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使得本学科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医事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人才。三十年来,学科先后培养中医硕士研究生共计79人,已经获得医学硕士学位者68人。毕业的研究生现在已经全部成为中医教学、科研、临床中的骨干力量及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体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医风;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两门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运用研究  

2.《内经》理论体系本质特征的研究  

3.《内经》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  

四、学制与学分  

(一)学制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适当延长1—2年。修业年限(含休学)为3—6年。  

总的时间分配为:  

第一学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二学期:开展科研、临床、教学实践;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开题报告的准备及学位论文的设计、筹备工作。  

第三学期:完成文献综述;进行预实验;完成学位论文开题。  

第四学期:继续临床、科研课题研究接受中期考核。  

第五学期:继续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  

第六学期:结束临床、科研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二)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拓宽加深。研究生修学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年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学期内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及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  

博士研究生课程所有成绩以百分制计,60分为合格。  

五、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可围绕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成3—5人的导师组,采取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德育教育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博士研究生要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由研究生处和研究生所在学院及导师共同负责,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本学院、教研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  

(二)课程学习  

研究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均应参加课程学习,采取如听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学习方法。课程结束时,均应通过考核获得评定成绩。  

(三)实践训练  

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关键所在。博士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分阶段、有层次、有深度的进行科研实践,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开展教学、临床实践,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担本科教学中一部分课程、实验课、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教实习、指导毕业实习等。原则上教学实践总数应不少于3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课程不少于10学时,要求书写出教案不少于10学时。在大专以上学校担任一门以上课程教学者可免除教学实践。  

临床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研究生可以随导师出门诊、做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实习等方式参加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在临床实践各个环节中,导师或临床指导教师应对研究生有明确的要求。  

(四)素质拓展训练  

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讨论、“研究生论坛”及“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学术活动不少于3次,主讲不少于1次。  

社会实践指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实习或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在校研究生具有加深社会和专业了解,向职场过渡,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有多方面意义。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博硕医疗服务团、针青年、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校院社会实践团队组织的活动,或可认定的国家级、省市级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以学时计,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至少完成12学时。日常社会实践每次计3学时,暑期社会实践每天计8学时。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2.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三个月内,根据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导师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研究生科研或临床能力因材施教,由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认真填写,按期完成。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学术讨论、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式可为“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方式,要求科或教研室保存考核记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60分为合格。  

在整个学习期间考试课有两门以上(含两门)不及格或一门补考不及格者,须重修不及格课程,并延期一年毕业。  

七、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应是本专业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在中医药学术上和科学技术上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应反映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提倡引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研究手段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属先进水平。  

4.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创新性的见解。  

5.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只能提出本人完成的部分。  

(二)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先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博士论文评阅人应聘请5~7名国内同类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正高职称的专家(一般为博士生导师),或是在相同研究领域内有成就的学者(至少三个单位)。专家评阅意见应综合整理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如有1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可增聘2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有2名评阅人的评语均属否定(包括增聘人评语),则本次申请无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完成论文工作,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要求在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含)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以上)。发表被SCIEI收录的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杂志增刊、论文摘要不计,作者单位必须注明金沙集团1862cc,文章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必须为其研究生指导教师);或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且在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杂志增刊、论文摘要不计,作者单位必须注明金沙集团1862cc,文章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必须为其研究生指导教师)。(不低于学校规定)  

答辩按《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中有关论文答辩的规定执行。  

八、必修环节  

1.开题和文献阅读  

学位论文是全面检验研究生学习质量、理论素养、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是保证论文完成及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课题来源可以是导师从事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是在导师过去工作基础上新开拓的内容,论文选题要考虑本学科的发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应有自己的新观点或在方法上有新的改进。  

开题  经过选题的充分准备工作和实际论证,研究生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完成课题的条件;研究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前公开进行,开题报告会由所在学院组织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与建议。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须在半年内申请重新开题一次。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一般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核,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开题报告通过后,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书》。  

文献阅读研究生要围绕研究课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涉及的主要参考文献50篇以上,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综述字数要求不少于5000字。  

在学期间文献阅读见附表2参考书目。  

2.中期考核  

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学期,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3.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讨论、“研究生论坛”及“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学术活动不少于3次,主讲不少于1次。  

4.科研学术道德与规范  

指研究生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必须在第一学期内修习学校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类课程,完成后记录于成绩单  

5.实践训练  

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关键所在。博士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分阶段、有层次、有深度的进行科研实践,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开展教学、临床实践,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担本科教学中一部分课程、实验课、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教实习、指导毕业实习等。原则上教学实践总数应不少于3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课程不少于10学时,要求书写出教案不少于10学时。在大专以上学校担任一门以上课程教学者可免除教学实践。  

临床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可以随导师出门诊、做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实习等方式参加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在临床实践各个环节中,导师或临床指导教师应对研究生有明确的要求。  

社会实践指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实习或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在校研究生具有加深社会和专业了解,向职场过渡,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有多方面意义。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博硕医疗服务团、针青年、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校院社会实践团队组织的活动,或可认定的国家级、省市级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以学时计,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至少完成12学时。日常社会实践每次计3学时,暑期社会实践每天计8学时。  

研究生实践训练结束后,相关训练记录于《研究生培养手册》,存入研究生个人档案。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